2018年11月2日到3日,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2019年学术论坛在北京昆泰嘉禾酒店召开。本次论坛由学院主办,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等单位承办。论坛主题为“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论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和农业发展政策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学院副院长段留生,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黄季焜,国务院参事何秀荣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研究基地处处长刘军等出席会议。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科学院、北京市委农工委党校、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学院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等共计2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何忠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学院副院长段留生在致辞中指出,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是学院服务首都“三农”发展的重要科研机构,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为北京乡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基地要按照今年9月5日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提出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建议基地要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凝练科研成果,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北京乡村振兴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学院副院长刘军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基地设立十二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基地要致力于建设全市领先、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高端智库,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开放交流,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产出更高质量的理论产品、更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和更有份量的政策建议。
大会主题报告阶段由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主任、学院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院长刘芳主持。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季焜教授做了“乡村振兴:转型路径和政策”的主题报告,提出了从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两方面入手开展转型路径,对比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两种转型路径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路径。中国农业大学何秀荣教授在“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中指出人气聚集、产业、可比收入和社会生活水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难题,并就乡村振兴基础路径指出,兼业经营、政府补贴、产业融合等方式是当今世界农业经济史中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乡村产业融合已成为乡村振兴和崛起的重要路径。中国农业大学郭沛教授在“新电商与乡村振兴”报告中指出,发展农村电商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模式,他结合案例提出了“特色农业+新农人+合作社+电商平台”的新农商模式。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英洪研究员在“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报告中,阐述了北京实施乡村振兴的显著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立足首都定位、分类实施推进,以首善标准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发展论坛上半段由学院经管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胡宝贵教授主持。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刘璨研究员在“中国森林资源增长源泉测度与分析”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林业政策及林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未来推进林改的基本原则与建设投资方向。北京林业大学陈建成教授以“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为题,从乡村振兴是目标,金山银山是保障,绿水青山是基础的“三位一体”的角度,结合林业发展案例,指出了“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互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王志刚教授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导向,分析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目标价格和保险金融政策工具,强化农业科技补贴,实现生产降本增效的观点。
乡村振兴发展论坛下半段由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院长韩芳主持。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结合新合作社法实施的背景,指出合作社规范化测度的必要性,阐明了新法在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方面的制度创新。学院曹暕教授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建议整合资源,加强行业顶层设计,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在乡村治理方面,学院董景山教授以“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为题,从村规民约的历史渊源、在乡村治理的定位、运行机理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本次论坛举办为乡村振兴与相关领域研究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和讨论,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将进一步转化为未来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行动,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