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论坛(17):温铁军教授畅谈“三农”问题

作者:   时间:2009-04-16   点击数:

经管论坛(17):温铁军教授畅谈“三农”问题

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学校第二届党代会提出的“学科引领”战略,2009年4月15日下午,学院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温铁军教授到我院做学术报告。校长王有年出席会议并讲话,都研所所长史亚军、学院全体教职工、部分人文社科系教师、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了会议。报告会由何忠伟老师主持。

温铁军教授,17岁插队到了农村,从此成了农民最亲密的伙伴。他喝过洋墨水,却选择研究中国最土的问题。他是一个儒雅低调的学者,却在不同场合为农民大声疾呼。20多年来,他坚持用脚做学问。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田间地头。2003年7月,温铁军与河北翟城村民集资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训农民的晏阳初农民建设学院。这个学院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目标是使农民有能力建设自己的本乡本土,从而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这种实验,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始。温铁军也因此当选为2003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

此次演讲,温铁军教授围绕“从三农到三治——乡土中国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进行。他认为,自1996年提出三农问题,新千年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些年农村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这个改变恰恰是从另一个方向改变的,正是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开强调的三治问题。

三农问题指的是经济基础,三治问题指的是上层建筑,是指村、乡、县三级的治理问题。自民国以来就有县治乡治村治,三治问题属于治理。从早年民国年间,民国政府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多次召开村治、乡治问题研讨会,上千个农村基层乡村建设的试点,都试图解决自帝制解体以后乡土中国如何形成有效治理制度。那时有无数的试点试验,其中最成功的典型当属梁漱溟在山东周平开展的以村学代村治、以乡学代乡治、县治是小政府的试点。也就是说,梁漱溟从1931年到1937年,用了五六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低成本的以学代治的试验。不管村学也好,乡学也好,梁的试验其实是用最低成本支付给那些村学(村学是农村的小知识分子,上过初小,在村里办村学),把村学和村治结合起来。村一级的治理由这些村学来结合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社会资源既承担教化功能,同时也就寓治于教(即把村一级的治理已包含在教育之中),形成最低成本的村治。

乡治也是如此,乡学也是小知识分子,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就把农村中的社会资源开发出来了,是完全乡土化的教育,乡土教育是本乡本土培养的人才在本乡本土发挥作用。还有卢作孚在四川北琣搞的试验区,在一个镇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良治”,

网站: www.xczsbz.net Copyright©: 2008-2025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中国)-搜狗百科

Baidu
sogou